電研會對一些動畫的評鑑........

除了不要把這裡當作電腦軟硬體診療室之外,什麼都可以聊!

版主: DearHoney

QT
神人
文章: 526
註冊時間: 2001-01-04 08:00
來自: 泰坦.土星.外行星.太陽系
聯繫:

文章 QT »

令人顫慄的格林童話

文.楊淳婷

在你的印象中「童話」僅僅不過是「王子與公主從此永遠幸福快樂地生活在一起」?除了小時候看過幾個故事以外,很少會認真去思考童話的意義?現在有這樣一本書《令人顫慄的格林童話》出現在書店的平台上,封面上半遮面孔的女性,筆法是日本漫畫風格,偏向陰暗的色彩,如同聳動的書名般挑逗你的閱讀慾望:是啊,不記得多久沒有再讀過童話了,可是怎麼會前面冠上「令人顫慄」這樣的形容詞?童話本來不是幸福、美滿、永恆的嗎?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你拿起了這本書,翻開了第一頁....

前面這段只是一個假設的情境,完全不具有什麼統計學的依據,沒有做過任何店頭調查「你為什麼要看這本《令人顫慄的格林童話》」,也無意將它普遍化為任何一個特定的人拿起這本書的心態;因此如果你從小就認清了殘酷的現實,認為童話只是些騙小孩的故事(或者用漂亮點的話來說,灌輸虛假的意識型態到兒童的心靈中),也無須急著跳出來對號入座,指責前面一段描述的偏頗與不客觀。這些句子的作用不過是擔任開場白的工作,講完開場的廢話,還是來談談書的本身----《令人顫慄的格林童話》。

照本書的前言所說,舉世聞名的格林童話,初版時被出版界與書評界認為是「母親念給女兒聽,會不由得臉紅羞愧的故事集」,因此「格林兄弟於再版這部童話時,作了不少的刪改,尤其是最引人爭議的性交、懷孕、近親相姦等情節,更是徹底地加以刪除」,後來各國翻譯引介的格林童話,大多以後來這些乾淨的版本為主,因此本書的目的在於「挖掘出初版格林童話之中的殘酷與現實」,並且運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徹底解析深藏在童話故事裡的潛意識以及歷史背景」;書中包括六篇最著名的格林童話故事,每一篇的後面都有對故事的分析,書末並附上參考書目,看起來相當的完整。\r

然而從這篇前言的宣稱,其實可以看出一些有趣的問題:首先,照這篇前言看來,既然指出後來各國引進的大多是再版時被格林兄弟刪改過的潔本,那麼此書中所載六篇童話故事,就應該是格林童話「初版」的文本囉?但是作者很有技巧地含糊其詞,只說要挖掘初版中的殘酷與現實,卻沒有說清楚這些故事究竟「是不是」初版文本。實則只要讀過本書,都知道答案很明顯:書中這些故事絕對不是翻譯自格林童話「初版」文本,而其實也是作者以一己的理解與詮釋重新改寫的。

要談格林童話,還是得先從童話談起。很概略的說,神話、民間故事、童話等等,自來都是由口耳相傳的方式在傳遞,老祖母說給孩子們聽,遠方的旅人給好奇的人們講述,將這口耳相傳的聲音以文字型式固定下來的嘗試,世界各地都有,格林兄弟(Jacob Grimm, 1785-1862, Wilhelm Grimm, 1786-1859)編寫的童話集就是這樣的作品。格林兄弟是十九世紀德國的著名學者,他們以旅行的方式遍遊各地,蒐集這些人人皆知、卻一向不登大雅之堂的故事,編成三冊《兒童與家庭故事集》(Kinder Und Hausmarchen),也就是今天通稱的格林童話集。

從口耳相傳的童話,到格林兄弟筆錄、整理、潤飾後出版的童話集,中間便已有一段落差,格林兄弟對童話的改寫並非始於初版推出之後,從他們在旅行各地蒐集資料時,便已經有所取捨了,傳統研究認為格林童話是日耳曼民間傳說的寶庫,認為格林兄弟是保存口傳文化資產的功臣,其實是錯誤的,是對於格林兄弟的一種神化;有學者指出格林兄弟蒐集故事的對象主要是中產階級、受過教育的婦女,因此這些故事除了述說者便已屬於某一特定階層,並不是素樸的民間故事,格林兄弟在加以統整時,也根據自身的信念與價值觀做了不少調整,這一調整一直持續到後來每一次的出版。\r

至於格林兄弟所據以調整這些童話的信念與價值觀是什麼呢?由於這個問題牽涉到如何去定位格林童話,因此答案向來是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是根據基督教的道德規範,有人認為是格林兄弟自身的中產階級背景,還有人認為是根據日耳曼文化精神與民族主義。要分析格林兄弟的本意,涉及一些考證資料,實非這篇短短的文字所能處理,在這裡只能簡略地釐清從「童話」到「格林童話」的脈絡而已;一言以蔽之,格林兄弟確實有改寫,可是這個改寫工作從「童話」到「格林童話」就一直在進行,到格林兄弟先後去世為止,有初版的格林童話沒錯,但是絕對不是《令人顫慄的格林童話》中那種敘述手法的故事。

那麼既然《令人顫慄的格林童話》也是改寫的,何以要掛著初版的招牌呢?其實作者並沒這樣說,但是這種不清不楚的說法很容易讓讀者認為「這才是初版的格林童話」,這樣的做法用意當然再清楚不過,是借用初版的權威性,建立詮釋的可信度,吸引讀者的注意力。

可是,有沒有可能在格林兄弟筆錄下來之前的「童話」,就是這樣的故事呢?我們是否可以認為作者是抓住這原初的意涵,把故事重新述說出來,因此即使文本不是初版格林童話,但是所要表達的意涵還是最原初的呢?還有,更重要的問題是,這些「童話」是不是「真實」的呢?

這一個問題就涉及作者在前言中提到的「精神分析」。自從本世紀初佛洛伊德開創了精神分析之後,對於人文學科可說是影響深遠,在文學方面,引用精神分析的方法來解釋文本意涵,已經成為最常用的技巧。在《令人顫慄的格林童話》中所使用到的,基本上只是一些非常淺顯的佛洛伊德理論,將故事中出現的一些物品與事件解釋為性的象徵。由於精神分析屬於心理學的領域,是一種科學,也因此採用這種方式解讀童話,使得童話覆上一層寫實的色彩,彷彿這些情節都是實際上在某時某地某人身上發生過的,因為真實,於是才「令人顫慄」,就如同本書的英文標題:Dreadful in Truth.

格林兄弟筆錄下來之前的「童話」,原貌究竟如何,與格林兄弟筆下的文字有哪些差距,這都需要更多的資料才能進一步了解;但是可以確定,《令人顫慄的格林童話》中如此建構出來的故事,並不足以合理地宣稱它是最原初的童話面貌,因為照書中所論,作者所依據的主要是佛洛伊德式的精神分析,輔以部分歷史背景的說明,這樣的詮釋,立足點可說是相當薄弱。暫且舉《朵拉》一書為例,這是佛洛伊德運用精神分析方式於個案的記錄,佛洛伊德分析病人的各種夢境,抽絲剝繭般發現了朵拉的心結,發現了曾經發生在她身上的一些悲劇,造成她的心理創傷,被她隱埋在潛意識之中,卻經由異常的夢境揭露了令人不敢逼視的事實;但是這作為一種心理學治療方式,可以由治療結果來檢證其有效性,並且是在個案的生命脈絡中去解讀種種象徵的意義,而《令人顫慄的格林童話》將之作為一種閱讀文本的方式,並且暗示這樣的解讀所具備的真實性,那麼就應該清楚說明兩者之間是不是有必然的連結,特別是童話所涉及的並非單獨個案,而是近乎集體創作,在方法上,其實這樣的分析基礎更近於容格式的集體無意識、原型等等理論,然而作者以之作為自己解釋的普遍化基礎,卻沒有解釋其他可能的普遍文化意涵,僅僅在性慾的象徵上大作文章,這樣難免給人一種草率與理論偷渡的感覺。\r

以精神分析的方法來解讀童話,確實是一種途徑,但是應該補充的是:精神分析只是諸多文學批評方法中的一種,如果侷限在這一種方法上,可能會看不到其他層面的意涵,如果單單執守精神分析的立場,甚至僅僅將作品當成一個解剖的客觀對象,對閱讀的美感經驗無動於衷,童話也將不再是童話,而變成一些心理病態案例或者社會寫實檔案,這樣其實也是另一種誤讀。換句話說,《令人顫慄的格林童話》中所解讀的意涵,並不是唯一的,而且換由不同的切入角度,童話本就可以有許\多不同的詮釋方式。

有人說童話是完美的,真實是殘酷的,揭破童話虛偽的完美,才是本書的用心;但是即使童話並不完美,或許,真實也並不僅有殘酷,殘酷只是真實諸多面向中的一個可能,童話亦然。\r
Metaphor
初學者
文章: 6
註冊時間: 2001-01-07 08:00
來自: 中壢/嘉義

文章 Metaphor »

突然想到"少年大頭春的生活週記"裡面成人世界的雙重價值觀...
唉唉, 沒辦法, 台灣的教育從來都不肯面對教導人如何去面對現實...
害我相信蔣公是偉大領袖, 孫文是不求名利的國父好久...

又想到我一個老師說到"竄改歷史":
"竄改歷史:第一名--日本, 南京大屠殺竟說成進出中國
第二名-- 中共, 將文革說成是中國大陸文藝復興的里程碑

國民黨不竄改歷史, 國民黨只是修改歷史而已.

------------------------
真是討厭這種發牢騷的感覺... :(
KD
神人
文章: 564
註冊時間: 2001-01-05 08:00
來自: THE HOLLIES

文章 KD »

說到南京大屠殺.............
我就會想到當時其實在上海會戰時也殺了很多日本人....
頭像
JJA
神人
文章: 551
註冊時間: 2001-01-06 08:00
來自: 3D紙模型網
聯繫:

文章 JJA »

在自己的國家殺入侵的人和入侵者濫殺人是不一樣的。
歡迎參觀
3D紙模型網http://www.3dpapermodel.com.tw
星際大戰中文網http://www.starwarsally.net
QT
神人
文章: 526
註冊時間: 2001-01-04 08:00
來自: 泰坦.土星.外行星.太陽系
聯繫:

文章 QT »

<!-- BBCode Quote Start --><FONT COLOR=GREEN>
第二名-- 中共, 將文革說成是中國大陸文藝復興的里程碑
</FONT><!-- BBCode Quote End -->

當年國內外學者都這樣認為啊...

國內不是指台灣 .. :P
咬你喔! :!:
小阿拉
神人
文章: 214
註冊時間: 2001-01-06 08:00
來自: 台北市

文章 小阿拉 »

呵呵!看到這些評鑑就想到我在附中模動社的日子......

記得我們看到這些評鑑時,
還自己在下面加了一些更好笑的東西:

迪士尼全部作品:

劇情荒謬乖誕,動物(米老鼠)怎麼會說話?兒童看了可能會影響其心智的正常發展!有些角色(唐老鴨)往往可以在一集當中陣亡多次最後卻毫髮無傷,會導致兒童對死亡的觀念發生偏差......。

基本上動畫本來就不是只作給兒童看的,
只不過許多所謂的專家學者在一開始時就已經把動畫定位成『小朋友』的娛樂,所以評鑑出來的結果才會如此......。同樣是動畫,人家就沒有這種問題,基本上,我們的分級本來就做的很差嘛......!

另外關於南京大屠殺......
日本人固然殘忍,但是在文革時期,中國九死了七千萬人ㄝ!
說實在的,自相殘殺最可怕。
頭像
JJA
神人
文章: 551
註冊時間: 2001-01-06 08:00
來自: 3D紙模型網
聯繫:

文章 JJA »

to QT:

真的!?
第一次聽說耶,
他們的論點是如何?

最上面的電研會報告,
有的我覺得是說的沒錯
(像那種整部卡通都在打架的,小孩子很容易學),
可是有的我卻覺得是小題大作,
反正那些是給家長的"善意"建議啦,
有小孩在看的就該注意,
沒小孩或小孩已經長大的就不用管他了。
各位都不是兒童,就不用在意了。 :D
歡迎參觀
3D紙模型網http://www.3dpapermodel.com.tw
星際大戰中文網http://www.starwarsally.net
QT
神人
文章: 526
註冊時間: 2001-01-04 08:00
來自: 泰坦.土星.外行星.太陽系
聯繫:

文章 QT »

To JJA:

你是說哪個論點? :-.-:
咬你喔! :!:
頭像
JJA
神人
文章: 551
註冊時間: 2001-01-06 08:00
來自: 3D紙模型網
聯繫:

文章 JJA »

>第二名-- 中共, 將文革說成是中國大陸文藝復興的里程碑
>當年國內外學者都這樣認為啊...

我第一次聽到...
有關這方面的訊息我知道的很少,
他們說的"里程碑"是指好的方面嗎?
還是另有所指?
煩請賜教。
歡迎參觀
3D紙模型網http://www.3dpapermodel.com.tw
星際大戰中文網http://www.starwarsally.net
QT
神人
文章: 526
註冊時間: 2001-01-04 08:00
來自: 泰坦.土星.外行星.太陽系
聯繫:

文章 QT »

<!-- BBCode Quote Start --><FONT COLOR=GREEN>
我第一次聽到...
有關這方面的訊息我知道的很少,
他們說的"里程碑"是指好的方面嗎?
</FONT><!-- BBCode Quote End -->
當然是好的方面,不過現在大家又不這樣認為了..
咬你喔! :!: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