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自己耳朵對音樂的鑑賞力

討論電腦用喇叭,甚至一些家用音響AV喇叭都可以。

版主: DearHoney

wilsonk923
初學者
文章: 13
註冊時間: 2003-03-09 06:38

如何提高自己耳朵對音樂的鑑賞力

文章 wilsonk923 »

如何提高自己耳朵對音樂的鑑賞力
我常看到許多人在網上討論什麼樣的喇叭要診如何配音質如何及有沒有失真等話題,其實各位用的喇叭大多數都是PC用的本來音質就有限,就算是用數十萬甚至於百萬的AV音響也難保決對完美.
其實高自己耳朵對音樂的鑑賞力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多聽現場(Live)的演出,尤其是管絃樂團的演出是完全不用Mic,只靠音樂廳本身的音響效果及指揮對樂團音色,大小聲的要求來達到最好的效果.
也許會有人問票價會不會很貴及資訊要如何取得資訊,其實一般一張票價大約$200-300左右, 資訊取得可從網路上取得,只要打入國家音樂廳或國家戲劇院,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 國家立交響樂團就會有許多資訊.
其實只要聽個幾場音樂會鑑賞力自然就會進步..
Hsin
大師
文章: 194
註冊時間: 2001-05-31 08:00
來自: Penn State, USA

文章 Hsin »

音樂會也是一分錢一分貨,聽台灣的交響樂團跟聽拉圖指揮的歐洲樂團得到感受是不同的.同樣的樂器在不同能力的演奏者身上會產生不同的表現.好的演出不是每次都有,那些已故的名演奏者,更是只能從錄音中追念.音樂會中聽不到杜普雷(雖然馬友友的琴是她送的,我還是覺得馬友友不如她),聽不到福特萬格勒.

我聽過不少現場音樂會(大部份都在美國聽的),好的爛的都有.要說這些音樂會比華爾特指揮的大地之歌,還是杜普雷的艾爾嘉第一號大提琴協奏曲更能提昇我對音樂的鑑賞力,我是不相信的.

名畫的畫冊多看一些,比你到畫廊看了一堆不怎麼樣的畫,還是比較有提昇鑑賞力的功用.

聽音樂會就聽音樂會,不要抱著太多幻想.只要求好的效果,只不過是被音響玩,不管你是在現場還是在家聽.音樂本身與演奏者的內涵,比較重要.多少音樂神童長大後就消失了?因為他們沒有內涵,只不過是演奏機器.

而且現場比錄音還不完美,錄音可以重錄,現場可不能重來.你會聽到拉錯音,唱走音,甚至少演奏一段都有.還是不要要求太多才好.
cwh1210
大師
文章: 131
註冊時間: 2001-01-08 08:00
來自: 台北

文章 cwh1210 »

我想.....
wilsonk923兄所要表達的應該是"喇叭所發出的聲音真不真實"可以由現場的音樂演奏來作印證吧.
對音樂的鑑賞力並非是幾場現場的音樂會就能提昇的.若是說對於喇叭發出的聲音真不真實,倒是可以由現場的演奏得到些心得.

另外,Hsin兄所言極是,音樂令人感動的地方在於其內涵,在於演奏者或是作曲者的心,而非精準的技巧.
感動,並非來自音響系統
而是,來自於音樂的本身
WavOX
大師
文章: 168
註冊時間: 2003-02-24 23:34
來自: 香港
聯繫:

Re: 如何提高自己耳朵對音樂的鑑賞力

文章 WavOX »

這篇似乎放在*音樂賞析*比較合適. ;)

其實無論在於娛樂或鑑賞, 音響重播及現場欣賞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為, 一流的大師是不會時刻在自己的城市演奏的, 所以, 只有借助音響重播, 才可反覆的對之分析及研究, 從而稍為提高對他的音樂的鑑賞力. 而在於娛樂的話, 音響器材可令你有空便能欣賞音樂, 而毋須花時間購票, 又要特別為之安排時間才可欣賞那一,兩個小時. 而且, 正如Hsin兄所言, 音樂會是一分錢分貨的, 而透過聽錄音, 這點便可較有保証了.

當然, 不是每個人都有發燒音響, 所以, 只靠聽錄音可能只是聽機器發聲, 而現場演奏可讓自己以最直接的途徑接觸音樂. 而且, 現場演奏往往跟錄音是不同的. 就像我最近看到一本音樂雜誌中的文章, 作者原本是介紹某一新大碟, 而剛巧他曾經聽過同一指揮同一曲目的現場演奏, 那時剛巧發生911事件 [作者當然不在世貿現場], 所以指揮特此奏了一首葬禮進行曲, 然後便奏起那大碟的曲目, 作者憶述他當時有非常強烈的天空擴闊之感, 而在聽大碟時便怎麼都找不到那感覺了. 這當然不是演奏者退步, 而是在不同環境不同事情發生下, 會激發起演奏者不同的情緒, 繼而有不同的效果, 他那次現場賞樂的經歷可算是可遇不可求了! 8)
wilsonk923
初學者
文章: 13
註冊時間: 2003-03-09 06:38

文章 wilsonk923 »

國內外樂團為什麼會有差異,這就要從整個制度面和文化背景來看,不是三言兩語可講的清楚,在歐洲和美國一個中等的樂團光薪資就比我們多好幾倍,我在美國和歐洲也看過很多樂團演出.我相信如果馬友友或拉圖,甚至莫札特如果他們生長在台灣也不會有今天的成就.就如同 Michael Jordan 如果他是生長在台灣他也不會成為一位國際級的籃球名明星.但是國內年青一輩音樂家的手指技術絕對不輸給別人.
説到錄音的問題,世界上有些音樂家他們並不喜歡錄音,理由是錄音只代表他這一時的演奏,也許幾年後他的看法和生活經驗的成熟,演奏詮釋又更進一步了,畢竟音樂藝術是活的,巴哈的音樂被演奏了300年也有了無限的詮釋.古時沒有任何錄音的時候一樣有那麼多的經典作品流傳萬世,當時的人也只能聽各種的現場演出,當時的交通也不方便,也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到維也納或佛羅倫斯,聽大師演出,看歌劇.
至於我說的要多聽現場的演出,因為只有走進音樂廳才能真正感受到什麼才是真正的樂器音色和音響效果及和臺上音樂家的互動這是不管多麼昂貴的音響都做不到的.
wilsonk923
初學者
文章: 13
註冊時間: 2003-03-09 06:38

文章 wilsonk923 »

cwh1210 寫:我想.....
wilsonk923兄所要表達的應該是"喇叭所發出的聲音真不真實"可以由現場的音樂演奏來作印證吧.
對音樂的鑑賞力並非是幾場現場的音樂會就能提昇的.若是說對於喇叭發出的聲音真不真實,倒是可以由現場的演奏得到些心得.

另外,Hsin兄所言極是,音樂令人感動的地方在於其內涵,在於演奏者或是作曲者的心,而非精準的技巧.

沒有精準的技巧也無法表達Composer 所要求的內函,一位畫家沒有好的技巧就算有再好的素材也畫不出好的作品兩者缺一不可.
Hsin
大師
文章: 194
註冊時間: 2001-05-31 08:00
來自: Penn State, USA

文章 Hsin »

wilsonk923 寫:在歐洲和美國一個中等的樂團光薪資就比我們多好幾倍
共產時代的蘇聯薪水可不會比我們高,錢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萬能丹.
但是國內年青一輩音樂家的手指技術絕對不輸給別人.
那只不過是樂匠而已,沒有資格稱做音樂家.
至於我說的要多聽現場的演出,因為只有走進音樂廳才能真正感受到什麼才是真正的樂器音色和音響效果及和臺上音樂家的互動這是不管多麼昂貴的音響都做不到的.
你還是在講究音響,跟被音響玩的人沒兩樣.
Hsin
大師
文章: 194
註冊時間: 2001-05-31 08:00
來自: Penn State, USA

文章 Hsin »

wilsonk923 寫: 沒有精準的技巧也無法表達Composer 所要求的內函,一位畫家沒有好的技巧就算有再好的素材也畫不出好的作品兩者缺一不可.
技巧只不過是必備的條件之一,我沒說過技巧不重要.我只是覺得那不是我們欣賞的重點.
wilsonk923
初學者
文章: 13
註冊時間: 2003-03-09 06:38

文章 wilsonk923 »

Hsin 寫:
wilsonk923 寫:在歐洲和美國一個中等的樂團光薪資就比我們多好幾倍
共產時代的蘇聯薪水可不會比我們高,錢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萬能丹.
但是國內年青一輩音樂家的手指技術絕對不輸給別人.
那只不過是樂匠而已,沒有資格稱做音樂家.
至於我說的要多聽現場的演出,因為只有走進音樂廳才能真正感受到什麼才是真正的樂器音色和音響效果及和臺上音樂家的互動這是不管多麼昂貴的音響都做不到的.
你還是在講究音響,跟被音響玩的人沒兩樣.
(1)You Know Why? 因為他們不能碰政治共產主義也不容許有私有企業(前東 歐,蘇聯),所以他們只能專心練琴才能有出頭天,不只音樂,其它方面也一樣.
(2)你對國內年青一輩音樂家瞭解多少?請勿用不成熟的言論妄加批評
wilsonk923
初學者
文章: 13
註冊時間: 2003-03-09 06:38

文章 wilsonk923 »

Hsin 寫:
wilsonk923 寫: 沒有精準的技巧也無法表達Composer 所要求的內函,一位畫家沒有好的技巧就算有再好的素材也畫不出好的作品兩者缺一不可.
技巧只不過是必備的條件之一,我沒說過技巧不重要.我只是覺得那不是我們欣賞的重點.
你在欣賞音樂的同時就已經與演奏者的技巧融入在起,只是你自己不知道而已.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