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3和MD的音質比較??

討論MP3、WAV、MIDI、WMA甚至其他數位音訊的播放、製作、轉換等。

版主: DearHoney

回覆文章
FayX
大師
文章: 69
註冊時間: 2001-01-07 08:00

文章 FayX »

若是以128bit 44.1khz的mp3
和直接由光碟機讀取加上音效卡光纖輸出的MD
兩者音質來做比較 何者較好??

最近考慮買一台真正的"隨身"聽 考慮sony r900和nomadII 價錢算起來都差不多 所以想比較一下輸出音質來做為最後定奪....

謝謝囉... :)
DearHoney
神人
文章: 6487
註冊時間: 2001-01-03 08:00
聯繫:

文章 DearHoney »

我的工作時常接觸客戶在使用專業級的 MD 主機。清一色是 SONY 的,極少數使用 SHARP。不論如何,這些客戶的耳朵都是相當挑剔的,但是他們對於 MD 的錄音與播音品質是相當滿意的。

針對此事我前兩天還請教網友 JamesT,JamesT 表示 MD 的 ATARC 演算法當然是比一般常用的 128Kbps MP3 要來得佳。如果 MP3 流量提高,是有機會與 MD 一拼高下,但是這些專業 MD 機的 DAC 電路顯然也是相當講究,所以最後整體輸出品質是相當不錯的。

不過,MD 隨身聽不可能有專業機在使用的電路,播放品質不如專業機是可以預期的,但是要與 MP3 去比較,相信仍然有勝算,尤其是 MD 隨身聽的主要製造商都是長年經營於隨身聽市場的日本廠商,反觀 MP3 隨身聽多半是台灣設計大陸製造,甚至大陸設計大陸製造,輸出品質的低落亦是可以預期的。

至於以您所提出的比較來看,假如不考慮播放機之間的差異,純就數位訊號上的失真壓縮與品質來看,自然是 MD 為佳。
<!-- Edit Notice Start -->

<font size=-1>[ 這篇文章在 2001-10-12 00:57 被 DearHoney 編輯過 ]</font><!-- Edit Notice End -->
頭像
kouyoumin
神人
文章: 1612
註冊時間: 2001-01-05 08:00
來自: 中正紀念堂
聯繫:

文章 kouyoumin »

流量多一倍,想輸都很難...
jackei
初學者
文章: 17
註冊時間: 2001-06-13 08:00

文章 jackei »

有人曾提出日幣五萬以上 MD 無用論, DAC 做的再怎麼好都彌補不了壓縮所造成的失真.

以壓縮效率而言, ATRAC 拼不過 MP3. 所謂壓縮效率, 指的是同流量下音質何者較高. 負責 ATRAC 最末端的 entroy encoding 比 MP3 使用的方法要簡單許多, 這是最吃虧的地方. Dolby Digital, MP2 亦是如此, 都要差上 MP3 一截.

MD 以 ATRAC 256Kbps 壓縮. SONY 的技術分為數個世代 (1/2/3/3.5/4/4.5, 目前最強的是 Type-R), 壓縮演算法有在進化, 但要維持回溯相容而語法 (syntax) 不變的情況下, 音質的進步仍是有其極限. 好比 VCD 的壓縮各家演算法不同, 畫質有高有低. 但 VCD 再怎麼做看起來就差不多是那樣, 語法是定死的.

ATRAC 1 破到不能再破, 頻率響應僅僅 15KHz, 128Kbps MP3 都不見得會輸. ATRAC 3 之後大幅改善, ATRAC 4.5 則加上適應型高頻控制迴路, 在適當的情況下削減中低頻來重視高頻, 頻率響應可以達到 22KHz, 但這並不代表其音質就能追上 CD 的水準.

頻率響應本身是一種迷思. 頻響不夠高聲音不會好, 但頻響高不代表聲音就一定好. 流量固定的情況下, 有人保留也就要有犧牲. 人耳最敏感的畢竟是 4KHz 左右的中低音域, 若是犧牲過頭反而得不償失, 各頻帶資料量的分配是一門藝術.

這裡有 ATRAC3 的分析, 可以看到響應雖高但頻譜分佈卻很不自然.
FayX
大師
文章: 69
註冊時間: 2001-01-07 08:00

文章 FayX »

<!-- BBCode Quote Start --><FONT COLOR=GREEN>
ATRAC 1 破到不能再破, 頻率響應僅僅 15KHz, 128Kbps MP3 都不見得會輸. ATRAC 3 之後大幅改善, ATRAC 4.5 則加上適應型高頻控制迴路, 在適當的情況下削減中低頻來重視高頻, 頻率響應可以達到 22KHz, 但這並不代表其音質就能追上 CD 的水準.

頻率響應本身是一種迷思. 頻響不夠高聲音不會好, 但頻響高不代表聲音就一定好. 流量固定的情況下, 有人保留也就要有犧牲. 人耳最敏感的畢竟是 4KHz 左右的中低音域, 若是犧牲過頭反而得不償失, 各頻帶資料量的分配是一門藝術.

這裡有 ATRAC3 的分析, 可以看到響應雖高但頻譜分佈卻很不自然.

</FONT><!-- BBCode Quote End -->

謝謝各位網大的答覆 不過最後我還有一個小問題
所謂的頻率響應 不就是在各種頻率下 輸出入的增益變化嗎??
Jackei大大所提到的"頻率響應可以達到 22KHz"這看起來有點奇怪了...22kHz應該是3db的頻寬嗎??
?_? 是哪裡觀念有錯嗎??

最後在問個題外小問題 最近剛學完頻率響應
發覺有很多方法來擴展頻寬 彌補響應的不足
應用到音響上來 姑且不論訊源或輸出端的喇叭
(因為牽涉到訊號轉換 比較難說) 單就擴大器來講 要做到能從20Hz到20kHz都有平整的頻率響應有那麼困難嗎?? 在畫Bode圖時 畫到一些類似的梯形圖案 想說不就這樣再修改一下阻抗值 再用Pspice畫出來check一下 不就也可以達到20Hz~20kHz的平整頻率響應嗎?? 不知道哪裡的觀念有錯 請各位大大提供一下意見 謝謝~~
LukeLo
神人
文章: 2100
註冊時間: 2001-01-04 08:00

文章 LukeLo »

您的PCB板沒有電容效應?所有元件都如此完美?光是生個直流電源都是學問,理論跟實際要相結合。

可以到22kHz有何奇怪?例如CD理論上可以完整再生低於22kHz的訊號,只是實做上波型嚴重失真。

補充:人耳一般可聽到的頻率是從20Hz到20kHz。
<!-- Edit Notice Start -->

<font size=-1>[ 這篇文章在 2001-10-13 01:24 被 LukeLo 編輯過 ]</font><!-- Edit Notice End -->
jackei
初學者
文章: 17
註冊時間: 2001-06-13 08:00

文章 jackei »

"頻率響應可以達到 22KHz" 意指 22KHz 的高頻帶還有訊號留下來. 一般聲音的壓縮法都是先用 low-pass filter (cut-off frequency 視壓縮演算法與流量而定) 濾掉人耳較不敏感的高頻才開始處理, 解壓縮之後以 FFT 做頻率響應分析, 高頻很可能空空如也.

有位朋友寫的網頁, 可以看看他是怎麼用頻率響應比較 DD 跟 MP3.
LukeLo
神人
文章: 2100
註冊時間: 2001-01-04 08:00

文章 LukeLo »

JamesT
神人
文章: 1347
註冊時間: 2001-01-04 08:00

文章 JamesT »

<!-- BBCode Quote Start --><FONT COLOR=GREEN>單就擴大器來講 要做到能從20Hz到20kHz都有平整的頻率響應有那麼困難嗎??</FONT><!-- BBCode Quote End -->
我覺得是非常簡單的啊, 但是有個問題, 你想要「多平」? 愈是龜毛的時候, 就會有愈多瑣碎的事情要考慮進來(原本被忽略掉的項)。

還有, 穩態訊號的反應可能和動態訊號的反應不同耶, 有可能有damping啊、phase shift啊......等等別的因素, 這樣一來即使穩態測起來好像一模一樣的電路, 實際跑出來還是可能不同。

最可怕的是如果帶有非線性項, 哇, 那真頭大了。

你說是吧?
回覆文章